时间:2023-03-21 13:36:01 | 浏览:749
文|《财经》实习生 王昱心 记者 信娜
“牙上的那个小黑洞不是洞,是‘钱窟窿’”,看牙贵,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
这样的经历也发生在了全国人大代表、肥东县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李小莉身上。她曾在2020年11月底有过一次种牙的经历,感叹价格之高。
她对肥东县种植牙市场做了调研,发现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一个县级以下医院,口腔治疗门诊平均每天接待患者大约30位,平均一颗种植牙治疗费用大约在6000元—20000元不等。如果种全口牙,相当于在县城买套房”。
于是,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上,她提交了《关于规范种植牙材料费用并将其治疗和服务费用纳入医保的建议》 ,提出“加大对种植牙材料和技术的研发,降低种植牙的费用,并且将种植牙费用尽可能地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以满足群众对口腔健康的需求”。
对于治疗牙齿,王小宇也有着刻骨的记忆,甚至一进到口腔科牙齿就会隐隐作痛。因为喜好甜食,龋齿严重,没有及时就诊,2010年王小宇患上急性牙髓炎,不得不做根管治疗。从磨牙、开髓到取神经,安置根管,王小宇把根管治疗归到了“十级疼痛感系列”中。
经过一系列复诊后,结账的时候,他才知道做一次根管治疗居然要花费上千元,这让上高中的他萌生了想要成为一名牙医的想法。在当时年仅16岁的王小宇心中,牙医这个职业,挣钱多。
王小宇是有远见的,现在口腔治疗价格,已经比十年前翻了好几倍,让看牙这件事,不但成为许多人的心理负担,也有了经济压力。
即便是在公立医院看牙,总费用结算下来,个人支付也不便宜。一颗种植牙,如果选择纯钛的一段式种植体,需要1万元,这在一线城市属于正常,甚至偏低的市场价,材料不同,有的收费高达3万元。
种植一颗牙到底应该花多少钱?《财经》记者调查发现,最主要的费用不在治疗,而在耗材与牙冠种植体上。实际上,口腔医疗并不是利润空间最大的,而是利润方多。那些看似小巧的口腔耗材,它背后的复杂流程,如同链条一般,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拥有每一个环节的利润。
一口种植牙,一辆特斯拉
75岁的刘女士,到北京的一家公立医院种牙,这是她第四次来复诊。从2018年预约排队到第一次看上牙,她等了近两年。医生告诉她需要种六颗牙,预计还要耗时半年左右。回忆起第一次种牙,她说,“一点都不疼,医生手法非常专业”。
即便是在北京的公立医院,种植这六颗牙,是10万元。10万元已经可以买一辆车了。之前,她曾经打算在老家的医院种植牙齿,仅两三千元,最终退怯了,她本能的认为,“便宜没好货”。
作为目前最好的缺牙修复方式,种植牙系统由种植体、种植基台和牙冠组成。简单说,是将种植体固定在牙颌骨上,充当人工牙根,再通过基台与上部的牙冠连接。
动辄上万元的花费,可谓口腔行业高值耗材的缩影,也往往成为口腔行业医疗纠纷的聚集地。
一位民营口腔医院任职的口腔外科医师,在过去接诊中曾碰到这样一位患者。这位患者需要种植牙,但是之前因为有牙周问题,迟迟没有进行种植治疗。经检查后,这位医师告诉患者,牙周严重的情况下是不允许进行种植的,难度系数较高,需要在接受完牙周治疗后才能种植牙体。
经过近四个多月的治疗,最终,这位患者的治疗总费用近3万元。
然而,这位患者对种牙后的效果,并不怎么满意,觉得这钱花的不值。她与医院产生了纠纷。
“牙周治疗加上种植体,费用多,未来并发症处理更困难,难度系数高。”上述口腔外科医师告诉《财经》记者,不管是民营医院还是公立医院,不太愿意接受这类患者的原因就是,太容易起纠纷了。
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的主任医师,刘博闻也觉得,种牙贵,“实在是贵,不过情有可原”。
种植体,是一种植入性的生物材料,作为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十分精密,价格不能简单以原材料的数量来计算。刘博闻解释,它还贵在专利。
对于每一个种植体的专利设计,不单单只是一个种植体,包含数量非常多的零件,如修复、机台、封闭螺丝。这些相配套的种植体部件,都需要研发。
刘博闻所在的北京口腔医院,用的最好的种植体,医院内部打包费用是6000元,加上手术费,再加上牙冠,一套下来也得16000元。放在口腔市场,这个价格还算便宜的。
牙科不是大众口中的暴利行业?
“牙科并不是大众口中的暴利行业。许多无形成本与有形成本互相交织在这个行业内,大家想的太简单了。”上述口腔外科医师说。
牙种的好坏,在于种植体和医生经验。上述口腔外科医师的一天工作很繁杂,除了要接诊患者,下班后还要做治疗方案,不同患者的方案复杂程度也不同,简单一点的治疗方案需要用一两个小时完成,而复杂的治疗方案,则需要花费近四个小时 ,“每天只想多睡会觉”。
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他们只看到了商品价值,却忽略了医生的时间价值。一位好的牙科医生需要经过漫长的学习与实践,到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医生,前期投入学习需要八年的时间。
从研究生期间开始实习,到真正开始做治疗的时候,上述口腔外科医师已经28岁了 ,面对北京高额的房租压力,他不得不铆足了劲去工作,还要在空余时间多点执业,在别的医院兼职,“我只是想拥有在这个城市站住脚的希望”。
“我从不选择用仪器减轻写方案的负担,顶尖的医生都是自己画图,再用计算机扫描进去”。这位口腔外科医师说。
还在上本科五年级的刘天书,已经在公立医院实习一年了,在进行难度较高的诊疗时,她还需要在代教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治疗。她告诉《财经》记者,从本科五年到研究生三年再到自己独立出诊,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看牙的周期成本、耗材的消毒成本、医生的水平成本,都是牙科利润中的隐性附加值。“一颗种植是1000元钱,100元,1万元都与我们无关,我们的收入,就是手术费。”刘博闻说,“口腔挣得就是一个手艺钱。”
这从一份2019年的研究报告中也能看出,目前单颗种植牙费用在6000元-22000元之间,价格范围较大。其中,种植体才是核心变量。
以种植体为代表的口腔耗材,大多被进口产品“垄断”,每个品牌进入中国都必须获得生产和销售许可。
一位民营口腔连锁医院负责人提到,有很多相关方在切割一套种植体系统产生的利润,中间流通渠道的代理商,以及治疗费、材料费等,其中,种植体成本价格大概占比30%到40%。
上述研究报告提到,按照单颗种植牙平均费用12000元计算,种植体价格占比约40%, 是种植系统最核心的部件。其次是诊疗及手术费用,占比25%。
这其中,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在采购耗材的流程上有所不同,会影响耗材进价,但总体的治疗费用相差并不大。在北大口腔,种一颗牙大概要花费18000元,其附近的民营医院相对便宜,但视情况一颗牙也需花到10000多元。
公立医院进货时走招标、采购、开发票等流程,加之其所配备的医疗器械也较为高级,所以比起私立诊所成本略高。私立诊所的市场战略就是低价战略,以低门槛走量,但房租、人力等各种成本摊下来,最终的定价也不低。
在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理范德增看来,口腔医疗并不是利润空间最大的,而是利润方多。每一个环节都拥有每一个环节的利润,整个体系才能保持合理地运行。
想占有市场一席之地,代价不低
每一颗牙都要用金钱来捍卫,这给沸腾的口腔耗材市场带来了不少的估值空间。
一位在民营医院做市场运营近十年的行业人士调研发现,“很多留学生宁愿3个月回国进行一次复诊,也不愿意在国外看牙,国外口腔医院的定价是国内的好几倍”。国内用的多是进口耗材,至少用料上没有差距。
“价格高未必是一件坏事。”范德增表示。一颗种植牙能保持5年-10年,越好的种植体保持的时间越久。
目前,不管在公立口腔医院还是民营的,对国产品牌耗材“用量很少,进口难以替代”,这是刘博闻如此评价口腔耗材市场,国产口腔高值耗材真正能上市也很少。
口腔耗材进口产品中,主要以口腔植入体与口腔填充修复材料为主。种植体进口产品占90%,进口正畸产品占70%,高端设备口内扫描机基本由国外企业垄断。
不止是医生,患者也更青睐进口口腔耗材。一位北大口腔医院患者想种两颗牙,特意再三来医院询问,种牙所用的材料是否均为进口材料。“之前我来看过,医生说种一颗牙要花一万八,我上次问了牙体是进口材料,但是没问牙冠是不是进口的”,该患者对《财经》记者说,“我得问清楚,如果牙冠是国产的,我就不在这里做了。”
要知道,全球最大的种植体品牌士卓曼,在1999年便已进入中国市场。范德增曾在一篇研究报告中写道,2018年牙科TOP10企业均为国外企业,这些企业占据全球牙科市场52%。
上述研究报告提到,中国种植体进口品牌大致分为欧美系和日韩系,使用欧美种植体单颗种植牙费用约15000元,使用日韩种植体则在8000元左右。
欧美品牌占据高端市场,目标客户是大型公立医院及连锁口腔医疗机构,日韩品牌则以更高的性价比发力民营医院和口腔诊所。
与深耕中国市场逾20年的进口产品相比,范德增说,国产产品年限短的多,现在主要还是跟随战略。如用于种植体的生物材料,研发周期长、投入大,2000年以后国产的种植体品牌才起步。
根据上述行业研究报告,目前国内共有15家企业和机构获批种植体,其中两家来自台湾地区。这些国产品牌的销售量小,规模也小。
这些企业将迎接一个大市场。平安证券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植牙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历年人口以及植牙数据可以算出,中国植牙数量2012年仅为18.28万颗,到2019年已达346.70万颗,不过,渗透率仅为0.15%,若渗透率提升至1%,则每年共种植牙齿超过2000万颗。按一颗一万元测算,则种植牙市场超过2000亿元。
然而,品牌和技术需要高额付出,国产口腔耗材想要有一席之地,仍然任重道远。现有的主流技术都是由进口品牌建立的,在技术上,国产品牌很难有突破,只能跟随。
“市场已经被其他进口厂商牢牢地把握住了,技术、价格都没有优势,目前国产产品的竞争力还不足。”范德增对《财经》记者分析。
(文中王小宇为化名)
来源:《财经》
文|《财经》实习生 王昱心 记者 信娜“牙上的那个小黑洞不是洞,是‘钱窟窿’”,看牙贵,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这样的经历也发生在了全国人大代表、肥东县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李小莉身上。她曾在2020年11月底有过一次种牙的经历,感叹价格之高。她对肥
央视财经(记者 渠莎莎)据美国CNN报道,电动汽车制造商 特斯拉的首席执行官 埃隆•马斯克所涉及的业务已从火箭和汽车扩展到酒类领域,当地时间5号,特斯拉在其官方网站推出了同品牌龙舌兰酒,特斯拉将这款酒描述为“独家、小批量生产的高档酒,百分之
记者|陈靖卖方分析师有多拼?为了写研报,在海通证券拆解了一辆比亚迪之后,“券业一哥”中信证券这次又拆了一辆特斯拉Model 3。7月18日,中信证券发布了一篇长达94页的研报,其中拆解内容多达80页。据了解,该研报共耗时两个月,中信证券研究
点赞了的2022发财,关注的年年发大财!本文是《价值事务所》的原创文章,第1056篇。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都知道医疗是极好的赛道,各种10倍股,100倍股,但也是公认的复杂难学。
IT之家 12 月 3 日消息,特斯拉 1900 美元(约 12103 元人民币)的 Cyberquad 儿童越野摩托车(Tesla Cyberquad for Kids)在推出后不到一天就正式售罄,这款儿童四轮全地形越野摩托的灵感来自两年
特斯拉上架Cyberquad儿童版近日,特斯拉推出Cyberquad For Kids,售价1900美元(约合人民币1.2万元),将于2至4周内开始发货。特斯拉将推出Cyberquad纯电越野摩托2022年末将一同推出特斯拉曾在2019年1
今天说的这款车就是创维HT-i。根据最新的市场消息显示,创维汽车旗下首款插电混动SUV——创维HT-i将于4月27日正式开启预售,新车搭载比亚迪同款DM-i系统,实力同级无敌,极具市场竞争力!创维HT-i的第一个亮点就是在外观设计方面,作为
从2000块钱的电视产品零误差,到几十万的汽车软硬件、动力、安全高度整合,黄宏生坦言,期间的艰难远比想象中多得多。7月27日,创维汽车召开了自品牌创立以来的首场新品发布会,创维汽车ET5更名为创维汽车EV6并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4款车型,官
来源:上海证券报受特斯拉拟采用宁德时代无钴电池传闻影响,昨日钴业概念股集体下行。截至收盘,寒锐钴业、华友钴业、洛阳钼业跌停,道氏技术跌逾9%。现货市场上,钴价结束短期上扬。据长江有色金属网统计,1号钴在2月19日的平均价为28万元/吨,较2
每经编辑:张海妮2月28日,寒锐钴业(300618,SZ)发布2019年度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收17.8亿元,同比下降36.06%;净利润(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同)为0.1亿元,同比下降98.51%。对于业绩大幅下降,寒锐钴业表
本报记者 李哲 北京报道关于特斯拉与宁德时代(300750.SZ)联合研发无钴锂电池的消息传出后,资本市场开始躁动。2月19日,钴业“三巨头”——洛阳钼业(603993.SH)、华友钴业(603799.SH)、寒锐钴业(300618.SZ)
上市进行时比亚迪半导体36氪获悉,比亚迪发布公告称,公司为加快晶圆产能建设,综合考虑行业发展情况及未来业务战略定位,统筹安排业务发展和资本运作规划,经充分谨慎的研究,决定终止推进分拆上市,同意比亚迪半导体终止分拆至创业板上市并撤回相关上市申
【政经要闻】NO.1 金融部门最新部署:保市场主体、在房地产领域打出“组合拳” 对收费公路贷款减息、拟推出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支持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日前召开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
澎湃财讯7月11日,受媒体报道旗下公司获得了特斯拉大单影响,海信家电(000921)快速拉直涨停。有媒体报道称,从海信集团内部人士获悉,三电美国公司近日获得全球领先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客户在美国生产的两款电动压缩机项目订单,并锁定5年供应量,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云帆 上海报道近年的投资圈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几乎所有制造业的终点都是新能源”。而对传统白电企业来说,向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的延伸,或是最顺理成章的产业转型路径之一。7月11日,据媒体报道,海信家电(000921.